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《坛经》“西方极乐世界”的解说

    西方人心不净有愆”,德异本更有:“东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,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国”语;还如:“使君但行十善,何须更愿往生”等。据佛教经典,西方极乐世界是无善恶的。因此,“心不净”说不当,更...西方者,所在处并皆一种。心但无不净,西方去此不远;心起不净心,念佛往生难到。除十恶,即行十万;无八邪,即过八千。但行直心,到如弹指。使君但行十善;何须更愿往生;不断十恶心,何佛即来迎请。若悟无生顿...

    阎孟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0164737.html
  • 佛教与企业文化的共通点

    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,对应于佛教精神,弃恶从善有以下意义:一、员工本质没有好坏,本性没有善恶,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,当他行恶时便是行恶了。因此著名的道格拉斯.麦格雷戈(Douglas Mc ...绝对客观的,没有任何理由或借某种名义,可以行恶而以为荣。在佛教那里,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征服所谓蛮族,也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屠杀异教徒。善恶是自明的,永远不可能由人自己去做论释。四、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...

    付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2667129.html
  • 道教与佛教的融合

    恶”、“取是舍非”、“追求成佛”开始的,但修到最后这种做法却成了“造作心”,“皆是污染”。也就是说第一步中正确的“修心”方法,在第二步中却得到了否定,目的就是让人们达到彻底的解脱。只有忘掉了是非善恶、凡夫圣人别,才能做到无取无舍,心无所求,寂然平寂,进入最高的“坦然境界”。   进入“坦然境界”之后,就脱离了善恶是非的二元对立世界,连修道修也彻底忘掉,也就是说去掉了人们“所求心”。在这...

    刘洪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1569961.html
  • 在家居士修学原则

    部分,首先要把善从恶里面开来,第二步,要把净从善当中分出来。善恶,不在形相上面,但不离开形相。要在做事情的时候,把握住善净的意乐和正确的知见,这两者都非常重要。如果意乐对了,知见不对,还是不行,...一代。这也是师长所期望我们的。   所以,在这里谈不上帮他们,只是依次第本身,将我们应该学的基础先行做好,然后随引导他们渐次而上。实际上,居士们的出现虽然早了一点,但现在看起来是件好事情。这两...

    上日下常法师

    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94933766.html
  • 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

    苦字,永远只会沉沦于三界之中,轮回于六道之中,真是太可悲了。  念头与念头有彼此,有善恶,有大小,一念十念百念乃至千万念,念念不同,此起彼伏,从不稍息,并且由不得人,要无念真是太难了。  ...休的无止运动。  在这里,真如是体,是本体世界;生灭是相,是现象世界。本体世界是不动的,是一;现象世界是动,是无穷数。但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又是同一的,不可的一个整体,宇宙有其恒一不变量,不论现象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639361.html
  • 无我与轮回

    此忽彼,内容差异不同,故想非我(常)。行非我。行即迁流造作意,有善恶无记,又分身口意三类。行为本身就是变化无常,方生方灭。若善恶无记都为我,则有多我,实难自圆其说,故不能成立;若其中任何一种为我,则我有善恶无记,亦不可能成立。另外,善恶业可能会消失,若行是我,我亦可能随之消失。故行非我(常一)。   识非我。识为了别意。意识之流有增有减,迁流变化,不可捉摸,意识之流非为一成不变实体。...

    学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542770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十七)

    ,有善恶,无记是本能、冲动性的,不是很重要。在善恶方面,有三恶行与三妙行。三恶行是一切不善的身口意三业,三妙行是一切善的身口意三业。妙行即如同善行,不外乎善业。就其内容来看,身恶行是杀生、偷盗(不...生及老死。在业的方面,有今世结果的,有下一世结果的,也有隔生才结果的,有如此种种不同,因此有以上的种种解释,但是位缘起是通常的解释。从排除时间这一点来看,刹那缘起的确有其可取处,但是如何能在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6.html
  • 从佛教史传观照佛教人间性体现――以高僧史传为例

    才能“众善奉行”,反观自心,清净自心,这是佛教的全部思想核心所在,有助于人类心灵文化的丰富和发展。  《大乘起信论》认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善恶,前者即佛性,后者即烦恼情欲,即人生的种种束缚,苦的根源。...从佛教史传观照佛教人间性体现――以高僧史传为例  毕慧玉(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 200234)  提要:佛教史传是佛教在现实社会中价值和意义的体现。本文从佛教史传的角度,尤以高僧史传为例,探寻佛教...

    毕慧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252204.html
  • 简论因果报应的真实性

    没有善恶。如厨师烧饭,工人炼钢铁,用火炉取暖等事情。这就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显现出火是善的以面。或者是恐怖分子,强盗等,他们使用火焚烧他人住宅,财产等,使别人受害,无有所得,这就显现火是恶的一面。...教育子女时,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打骂的行为,这能说是恶吗?这肯定不是恶。这就如医生治病用药一样,无论是毒药,或良药,在医生的心眼里没有良毒,若是病人的病需要有毒的药材才能医好,那么毒药在医生的心眼...

    礼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1760707.html
  • 关于“一性皆成”的真义探讨(上)

    并不具有如此特征,性善、性恶诸说经不起事实的检验,古今中外,莫不如此。  善恶,是由于后天的习染所成就的,即孔子(前551-前479)所说的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(《论语·阳货》)值得注意的是,...先验(即天生)的自然本性,不是人为所能左右的,如有生必有死,饥饿需食,困来要眠,有什幺善恶可言呢?因此,客观地说,人性本同或者说相近,是无所谓善恶的。因为性为“理”,本非善恶所能包容无遗。善恶为“情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1868746.html